到基层就业,在奉献中书写青春力量

发布时间: 编辑: 浏览次数:loading...

基层,是人生磨炼的起点,越是在艰苦的地方越是能够得到锻炼。选择基层就是选择了敢于担当、甘于奉献,选择了在基层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2020年3月11日,中组部办公厅、人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事业单位工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建功立业;要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基层服务项目计划。

充分认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重大意义

从客观需要看,基层发展、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大量有才识的青年加入,带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过去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在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以及广大农村人才很匮乏,让脱贫攻坚工作面临较多困难。引导和鼓励更多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让更多有学识、有能力、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到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精准扶贫等工作,不仅有利干促进基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能改善基层干部以及人才队伍结构。

据统计,贵州省提出2020年计划招聘、招募“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的岗位数超过5.45万个;湖北省提出2020年计划公开招聘基层教师、医疗卫生、社区(村)专职工作者等岗位2.64万个;陕西计划招聘“教师特设岗”、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1.85万个。数据显示,基层对人才的需求在持续增加,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等带动了紧缺人才的需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尹鹏先,毕业后主动放弃出国深造及优越的工作机会,选择留在陕西做了一名选调生,主动申请到国家级贫困县留坝县工作。2018年8月,他如愿到留坝县工作,在留侯镇庙台子村党支部副书记岗位上历练4个月后,正式担任起火烧店镇烧房坝村党支部书记。作为陕西省唯一的一位博士村支书,到任后,他结合林学生态学专业背景在脱贫攻坚一线有力推动了当地食用菌、板栗、西洋参的产业发展,为老百姓脱贫致富打造了厚实的产业基础。

从现实需求来看,扩大基层就业规模和数量,是做好“稳就业”工作基础之一。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突破1000万人。在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双重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一线就业,扩大“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是就业工作调控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推动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有力有效途径。

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但却可以起到“就业蓄水池的作用,能够有效分流应届毕业生,减少就业压力。毕业生既可以到一线补充人员力量,通过基层历练,再次择业后,也可以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加实践能力。

毕业生基层就业大有可为,大可能为

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广大毕业生看到了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力量,也深刻认识到了基层一线工作实际。这些奋斗在一线的工作者中,有的人可以留在大城市,有优厚的待遇,可以选择安逸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将青春奉献给基层,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系在一起。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战略性调整关键时期。从宏观发展形势和就业格局来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目标、战略的提出,让基层对人才的渴求更加突出。面对当前大环境的变化,基层就业的政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国家、地方对基层就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在前文中提到的、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中特别提出,对2020年、2021年经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组织招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人员,所在基层事业单位有岗位空缺的可以直接聘用,并不再约定试用期。

2020年4月,甘肃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发布通知,提出对经省级人社部门统一组织招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两年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所在基层事业单位有岗位空缺的可以直接聘用;河南省对报考“西部计划”的人员给予政策优惠,规定服务期满考核合格,3年内报考省内高校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 分,报考成人专升本,免试入学;广东省对参加西部计划项目的志原者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考录(招聘)、各类企业吸纳就业、自主创业、落户、升学等方面可同等享受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中央、地市等层面就业利好政策的完善和实施,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向艰苦边远地区、向基层一线流动,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

贵州关岭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急需农业科技人才。据统计,2015年以来,已有30余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落户关岭,成为我校在基层县域经济服务人数最多的毕业生群体,他们结合自己专业优势,为关岭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的一名毕业生邹勇,带着团队人员克服困难,带动了关岭牛产业的发展,他也因成绩突出,被组织提拔为县农业农村局的副局长。

目前担任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滨江镇滨霞村书记助理的邹海洋,在校期间挂职镇巴县科技局副局长。他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对接专家教授努力为落后山区引进创新资源和先进技术,为地方经济发展、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说:“基层是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也是历练人生的大课堂,在基层的收获也必定能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道路上心怀百姓、务实为民,成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有本领、有胸怀的新时代青年。”

基层,是人生磨炼的起点,越是在艰苦的地方越是能够得到锻炼。选择基层就是选择了敢于担当、甘于奉献,选择了在基层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基层,是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土壤,是值得奋斗的热土。选择扎根基层,与基层老百姓并肩,将在承担危难险重、解决复杂矛盾、经历艰苦磨炼中学真本领,练真功夫。这里的成长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里的青年,时代作用更加彰显,青春更加厚重。

2022 届毕业生来说,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以更加理性的就业观、择业观,正确认识基层就业的意蕴,精准把握机遇,敢于积极尝试基层就业的政策机遇,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回答好新时代基层就业的新命题。

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强调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难看出,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的关键时期,就业是头等大事,大学生就业更是重中之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叠加新的影响因素,“慢就业”“懒就业”“不就业”“二战”等群体数量不断增多,成为就业工作的难点堵点。要克服当前疫情对就业的冲击既要发挥高校、就业群体的主动性,又要鼓励毕业生用好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在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上,要加强思想引导,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唱响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旅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要加强对形势的研判和工作的部署,充分用好政策红利,坚定信心,明确责任,增加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当前,企业的人才需求下降幅度较大,但是国家以及各省区的基层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的人才需求会有更大的提升,在此背景下,高校应抓住时机,制定出台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专项措施,倡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进一步改善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地域结构,依托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途径,大力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此前,湖北、湖南、陕西、贵州等省区相继出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具体措施,明确提出扩大基层就业规模。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如进一步拓宽基层岗位人员的晋升渠道,优化基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发展的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审制度,合理设置评审条件;逐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对到中西部、东北以及艰苦边远地区等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津贴补贴、转正定级等方面实施倾斜政策等,地方部门要创造有利于毕业生成长成才的有利条件,健全基层工作待遇保障体系,让广大赴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真正让他们心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

文本来源:《笙芽》2021总第25期